金榜题名,做了大官。夫妻俩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,赴任而去,一晃八年过去了。这年夏天,吕家不慎失火,偌大一份家财化灰烬。吕洞宾和妻子只好在残砖破瓦搭就的茅屋里寄身,不用,日子过得是够难的。吕洞宾只好出门去找苟杳帮忙。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,终于找上了苟杳府。苟杳对吕洞宾家遭大火非常同情,热情接待了他,可就是不提帮忙的事。吕洞宾一住几个月,一点银子也没拿到。吕洞宾仰天长叹:“人情薄如纸,一阔脸就变,滔滔然天下皆是也!”一气之下,不辞而别。
回到家乡,吕洞宾老远就见自家的破茅屋换成了新瓦房,大为诧异:自己远离,子幼妻弱,怎能大兴土木?及至走近家门,更是惊得三魂走了两魄:大门两旁竟贴了白纸。家里死了人?他慌忙进屋,见屋里停着一口棺材,妻子披麻戴孝,正在嚎陶大哭。吕洞宾愣了半天:她为哪个戴孝?轻轻叫一声:“娘子。”娘子回头一看,惊恐万状,颤颤抖抖地叫道:“你,你是人还是鬼?”吕洞宾更觉诧异:“娘子怎出此言?我好好地回来了,如何是鬼?”娘子端详了半天,才敢相信真是吕洞宾回来了,:“哎呀!当真吓死我了!这不会是在梦中吧?”原来,吕洞宾离家不久,就有一帮人来帮他盖房子,盖完了房子就走了。前天中午,又有一帮人抬来一口棺材,是吕洞宾在苟杳家病死了。妻子一听,天塌地陷,哭得死去活来。今天正哭着,不想吕洞宾竟回来了。
吕洞宾心下明白:都是苟杳玩的把戏。他*起一把利斧,狠劈棺材。“咔嚓”一声,棺材劈开了,里面竟全是金银财宝,还有一封信。吕洞宾展开信读道:“苟杳不是负心郎,路送金银家盖房。你让我妻守空房,我让你妻哭断肠。”吕洞宾如梦初醒,苦笑一声:“贤弟,你这一帮,可帮得我好苦啊!”从此,吕苟两家倍加亲热。这就是俗话常的“苟杳吕洞宾,不识好人心”,因为“苟杳”与“狗咬”同音,传来传去竟成了“狗咬吕洞宾,不识好人心”。[1]劝世据传,吕洞宾度化的人很多,比如:金榜进士施肩吾、和尚法曾、伎女张珍奴、方士济子塘、柳树精等,他除了度化有缘之人成仙外,吕洞宾还力劝人们行善戒恶。《吕祖志》中有其《劝世》:一毫一善,与人方便。
一毫一恶,劝君莫作。
衣食随缘,自然快乐。
算什么命,问什么卦。
欺人是祸,饶人是福。
天眼昭昭,报应甚速。
谛听吾言,神钦鬼伏。[1]炼丹之道道家追求长生不老,成为仙人,早期专靠炼丹,认为炼得金丹,服下去就可以长生不老,成仙升天。而到唐末宋初时期,又发展到“内外双修”,一方面靠炼得神药金丹养身、养性,使人身心不朽,谓之外养。另一方面,要排除对人有害的各种影响,以炼内丹的方式,内保人的精气,谓之内修。内修、外养合一,就称作“服丹守一”。[1]吕洞宾是极力主张内修、外养的仙道之一。他主张口服以铅汞为原料烧炼而成的丹药,也主张在人体内部通过存精保神运气的功夫,以结成“圣胎”、“内丹”。并且,吕洞宾更强调内丹的炼养。在《钟吕传道集》中,记录了吕、钟二人在还丹、炼形、朝元、内观、魔难、证验等问题上的看法。“炼形成气,炼气成神,炼神合道”,而在《纯阳真人浑成集》和《吕祖志.艺志》中,有吕洞宾的《外丹百字吟》和《内丹百字吟》,前者是讲怎样烧炼金丹,后者是讲炼气养神固精之法。[1]黄粱梦黄粱梦吕仙祠是依托唐人沈既济的《枕中记》的故事而建的,故事的是在唐开元年间(字幕:公元19年),道士吕翁成仙后,化作长者云游天下。一天,在邯郸道上的一家客店里,他遇见了一个骑着青驹进京赶考的穷书生卢生。卢生向吕翁讲述自己命运不济,屡考不中的境遇。谈着谈着昏昏欲睡,吕翁见状从行囊里取出一个两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