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的骠骑兵卒跟着李都冲了上来,和曹军相互交错,搏杀在一处。>
搏杀和惨叫声,越来越多。>
过河兵卒,有进无退!>
……>
……>
丹水上游。>
第二批的兵卒登船。>
第一批的兵卒都是乘坐木筏,而第二批的兵卒则是登船。>
不是廖化区别对待,而是廖化的船只并不多,有限的船只要负责转运粮草,还需要运输伤兵,而这些船只很多都是渔船,还是廖化从很远的地方村落里面采买而来的,用坏一艘就少了一艘。>
廖化推测曹仁有防备,那么就自然不可能一开始就用船只,否则船只一旦损坏,就算是他想要救援,或是做什么其他的举措,也就做不了了。就拿运输伤兵来说,是木筏好还是船只好?>
所以第一批的兵卒条件差一些,也在所难免。>
身为将领,前线指挥,有时候就是必须做出取舍,即便是这样的安排对于第一批的兵卒来说,有失公允,可是又能奈何?>
要不然等大家都有船只?船只又不是说有就能有的,真要等到船只充裕了,恐怕黄花菜都凉了……>
『报!都准备好了!』>
兵卒前来禀报。>
廖化点头,往前也准备登船。>
『校尉……』跟在廖化身后的军校急忙上前拉了一下,『校尉在后面坐阵就好,这……要不这还是我去吧?!』>
廖化摇头,『我下令让他们去冒险,也要我去将他们接回来……你去执行你的任务!』>
那军校也只好领命而去。>
当然,这也确实是廖化的想法。但是更为重要的是,只有廖化亲自在一线,才有可能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,具体是加大进攻的投入,还是撤回兵卒,都是需要临场决断的,如果让普通的军校前去,万一犹豫不决,或是判断失误,那么有可能两批的兵卒全部都折在这里,那就真的亏大了!>
护卫见廖化坚决,也就再去取了一套盔甲来,带着备用盔甲和廖化一起登船,防备万一廖化需要上岸作战的时候,可以外罩备甲,也就相当于是多长了一截血条。>
船只比木筏方便快捷,很快船队就顺流而下。>
廖化立在船只甲板上,环视四周,突然看着岸边的芦苇渐渐稀疏,不由得心中一动。>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>
『这些芦苇,去了何处?』>
靠近了鹰嘴湾的这一块区域的芦苇,像是被狗啃了一样,骤然少了。>
之前没太注意,但是当廖化第二次乘船而下的时候,就察觉到了。>
『不像是被什么吃了,而像是被割走了……』护卫在一旁,指着一些芦苇的缺口说道,『看,那边的割口很整齐……』>
春天的芦苇水分很多,不易燃烧,但是如果泼上火油,也依旧可以烧得起来,而且还会伴随大量的黑烟,又烧又熏,很是犀利。>
这些芦苇肯定都是被曹军割走了,而之前廖化和曹军作战的时候,并没有见到曹军使用这些芦苇的痕迹,那么……>
这些芦苇会被用在何处?>
还没等廖化想出一些什么来,远处骤然而起的厮杀声便是裂空而至,旋即有火光腾起!>
『校尉!我们的人交上手了!』>
『曹军!曹军有埋伏!』>
『都别慌!检查装备!』>
船只之上,廖化的手下兵卒也开始作战的准备。<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