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四人采完这一片区域,大约有小半背篓。
刘华背起背篓,刘军跑到前面领路,一起出林子,“尾巴,你记住这条路线,等过段时间,你再来看看,这儿有没有长菇子。”他们下次回乡下,估计要到过年的时候了,这样的话,反正他也没法来采,还不如卖刘伟一个好。
“可我记不住。”跟在刘华屁股后面的刘伟,嚷嚷道,“这路也太绕了,左右左的,让我怎么记呀?”
“找吃的地,你都记不住?”
“记不住。”刘伟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,“下次我再跟你们一起来。”
好吧,这又是一个二弟刘华。
刘军很无语,或者比二弟刘华还蠢傻蠢傻,连吃的地都记不住,二弟至少还能记住吃的地,一行人下山后,依旧先去那汪山泉水边,把身上收拾干净,衣服鞋子上的泥土给拍掉,才往家里走。
赶到上池塘刘家院子,发现家里来了不少村子里的人,都是听说刘春生回来了,上门来拜访的,搭上几句话就走了,来的人几乎没有空手的,送的东西很质朴,一个茄子,两个黄瓜,三根青椒,都是一份上门礼。
刘春生和刘老头不在家,应该是去了生产队,来人都是二伯刘来生在招呼。
听到他们回来了,胡老太从厨房里赶出来,接过刘华递上来的半背篓的松蘑,十分高兴,“你们到堂屋里先坐坐,等你爸和你爷回来,就可以开饭了。”第165章回乡(下) /或者比二弟刘华还蠢傻蠢傻,连吃的地都记不住
近山的山上,别的不多,除了彬树,最多的就是松树,刘艳带着大哥二哥找了好几片松蘑,把背篓堪堪装满。
“差不多了,再多就要露出来了。”刘军说道,又在上面垫了层青草。
“可还有这么多。”刘华不甘心地指了指面前那一片长得齐整好看的松蘑,手上的动作没停。
刘艳想了想说道:“要不等会儿再回来一趟,现摘的这些,我们带回城里去。”松蘑这东西难得遇到,好像也只有他们这座山上有,在市区周边的山上,都没有发现过,说实在的,要找山里的东西,还得来乡下这种山林,城里周边的山上都不行。
好多山上都是空的,这一个月里,他们遇到过几座,至于山上的物产,根本赶不上这儿的丰阜,凭着她的感知能力,几乎从不落空。
爬了一上午的山,干了一上午的活,出了一身的汗,刘艳几个开始有些饿了,跑到下面的山泉水边,喝了几口清凉甘冽的山泉水,先用水填饱肚子,然后又掏出几颗大白兔奶糖,给大哥和二哥一人递了两颗。
“你还有这个呀!”刘华满脸惊喜地接过,“我的早没了。”上个月他妈用攒着的糖票,买了半斤大白兔奶糖,分了他们几颗,他早吃完了。
“我是留着没有吃。”刘艳笑道,虽然奶糖很甜很好吃,但她除了像现在这样饿了外,一般都不怎么吃,而如今,他们家挨饿的机会,已经越来越少。
坐着吃了一会儿糖,三兄妹又上了山,等到收工的口号从村口大板栗树上的喇叭里传出来,山下开始响起一片吆喝着回家的声音,喧哗吵闹,哩语欢笑声,不绝于耳,由小到大,又由大到小,归于平静,各回各家。
没过多久,村里各家的屋子,炊烟袅袅升起,一片烟火气息。
中午的太阳,十分毒辣,田间地头,这会子,已经看不到人影儿,二哥刘华打小在村子里长大,最熟悉村子里的路,选了条偏僻的小道,紧挨着山脚下,一路溜出村子,极其幸运的没有遇到人。
走到那棵树洞前,树很大,底部的树干估计要两个成人合抱才能抱住,庞大而繁多的树枝条遮挡住了一半的路,更奇异的是,这棵树一半欣欣向荣,枝繁叶茂,而另一半枯死了,那个树洞,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