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幕府虽然勉强能控制住京都地区,他还活着的小儿子源本义继承了大将军的位置,但很可惜其他的诸侯似乎不太买账。
倭国就此陷入内乱,各路诸侯打生打死,源氏幕府勉强守住京都,但似乎也守不了多久了,继续这样下去,下一个能统一倭国的人物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现。
乱成这个模样,想要大规模劫掠大魏沿海自然是再不可能的事情,而在私掠一事上尝到了甜头的魏人更是千帆竞渡,只差没把倭国的沿海一扫而空--而情况已经成这样了,那位居然还是嫌有点慢。
那么,是时候给倭国再挖个坑了。
徐缙目光微动,看向一旁等候的吏员:
“本官要知道倭国、高丽如今的所有情况,尤其是高丽!派两个人跟船出海,去亲眼看看高丽的现状,再派两个人去倭国,找到源本义,问一问他,倭国大将军的位置好坐么?当初本能寺内见过他的那个外来和尚,如今想要再见一见他!”
......
京城。
轻轻将一份批改过的奏折放到了手边,杨溥喝了一口浓茶,但脸上依然显露出掩饰不下去的疲惫与苍老来,让旁边偷偷看着首辅脸色的两位小黄门提起了心。
谁都知道首辅很忙,谁也都知道,首辅的年纪越来越大了,前些日子听说首辅大人在文华殿内昏厥过去了一次,那次可把所有人都吓得不轻,生怕杨溥要步当初张怀仁的后尘--可万幸的是那不过是偶然事件,从那之后首辅不再批改奏折到深夜,也就再没出过这样的事情。
如今的杨溥宿在内阁的时间越来越多了,内阁里虽然又新入阁了两位阁老,但大魏的太多事情还是压在了他的身上,一座没有皇帝的京城,首辅要做的就不再只是在奏折上票拟意见,然后安心等待皇帝的批复就好,而是要实实在在地扛起大魏的江山,做每一个决定,那笔都重若千钧。
“将这几份奏折送去司礼监加印,这几份送到礼部,今年的秋闱要开了,务必不能忙中生乱...”
杨溥轻声交待着,两个小黄门躬身领了奏折出去,过了片刻内阁重新安静下来,一道身影出现在了门外。
内阁次辅李仁靠着门栏,看了一眼杨溥还握着的笔,问道:
“还不休息?”
“再批完这几份北境送来的折子。”
“虽然我也很想做首辅,可你要是出了事,靖王不知道要闹出什么样的风波来,所以我还是劝你一切以身体为重,”李仁说,“政务不是一天就能处理完的,你这么拼命,内阁其他阁老也就不敢懈怠,都是七老八十的人,我刚才去隔壁看了看,王阁老都快晕过去了,你就别拉着所有人一起受罪了。”
“多看一点是一点。”
李仁叹了口气,走进文华殿绕着杨溥转了一圈,问道:“你知道你现在让我想起谁了么?”
“谁?”
“张怀仁,”李仁说,“不管是模样,还是姿态,甚至连说话的语气,你都跟他临终时越来越像,都是一副担心自己活不长了想多干点活的样子。”
“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咒我。”
“你老实说,你是不是预感到了什么?”
换做当初,李仁或许还不敢这么随意地与杨溥说话,要知道李仁一向以墙头草出名,当初能做上首辅,不过也是因为灵帝驾崩时杨溥需要拉拢他这位阁老起草遗诏,可后来阴差阳错,杨溥首辅他次辅的格局也就定了下来,直到当初顾怀与他在内阁外的一番对话,才让李仁彻底成了半个他们的自己人。
若是没有李仁这个次辅同样支撑着朝局,顾怀带走天子后京城想稳定下来,还真没这么容易。
杨溥手中的笔停顿下来,他看了一眼窗外昏暗的宫城,不知道想到了什么。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