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六九中文 > 都市小说 > 大魏风华 > 第五百六十章 拔刀(3/4)

第五百六十章 拔刀(3/4)

上一页大魏风华章节列表下一页
有声小说,新六九中文在线收听!
后朝廷往蜀地迁了几位重臣,意图让朝廷的统治重新覆盖在蜀王府上,但那毕竟是水磨工夫,这才过去多久?要平蛮族那还真只能指望蜀王府。

但三护卫聚兵四万于成都是什么意思?你还要接手梓潼剑门?这两个地方要是被蜀王府拿到,岂不是说蜀地的大门就此关上蜀王府想割据朝廷都没法管了?

考虑到现任蜀王是顾怀从蛮寨里捞出来的,考虑到蜀王府与顾怀的关系,许多官员的脸色都变了,然而还不等他们炸锅,杨溥便继续说道:

“第二道奏折,来自两浙总督徐缙与镇远将军黎盛--就是你们想到的那两个人,徐缙在奏折上称倭国似有异动,江南逐渐平息的倭乱可能要愈演愈烈,黎盛奏请征调湖广军队--就是之前平倭患的那一批,再加上两浙本地兵马,彻底扫除倭寇。”

徐缙?许多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,但片刻后就想起了这个名字,还有那个大魏从没有出现过的官职,那个品秩不高却能管遍两浙事务,由顾怀的奏折生造出来的职位--两浙总督。

那是顾怀亲手提拔起来的,是他亲信中的亲信!而镇远将军黎盛,听说在平倭之前是个差点因为军法被砍头的小兵,他能坐镇江南,也是顾怀的手笔!

这两个人...这两个人要调兵入两浙?要平倭?倭患一年前就被顾怀亲手按了下去再不成气候,如今青天白日哪儿来的倭寇?

有一些人已经感觉到了刺骨的寒意,而更多的人则是处在深深的茫然里,直到杨溥说出了第三封奏折:

“第三封,来自西凉军司,经过裁撤重整的西北边军如今还有三万,西北守将李佑桐请奏,是否继续挥军入辽国西京道,配合西夏进攻西京道的战事,如果朝廷不允,那么西夏就要撤兵,而西凉军司也要向北境输送兵力。”

李佑桐...又是个熟悉的名字,好像也在顾怀手底下打过仗?不对,不止是打仗那么简单,如果大殿中的一些官员没有记错,当初顾怀帮助西夏复国的过程中,站在他身边的西北边将就两个人,一个杨盛一个李佑桐?

杨盛去了北境继续在顾怀麾下作战,李佑桐留守西凉军司,这个时间点上封奏折要动兵,他想干什么?

西北,西南,东南...还差个北境就齐了,但考虑到北境是某个人的封地,有没有奏折,好像都一样。

终究是寒冬腊月,大殿外的寒风似乎吹了进来,让百官从心底冒起一股直冲天灵盖的寒意,一些从头到尾只是默默旁观的官员还好,那些刚刚还指着顾怀鼻子大骂,想趁着这个机会削藩的官员们只感觉自己的腿有些软,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。

在他们的印象里,顾怀这几年在朝堂升得太快,导致没有多少人清楚顾怀到底是个品性,但从骂他的折子那么多,他也没有在意过看来,终究还是有底线的,他对官员动过手,但也是那些官员想要刺王杀驾在先,整个北境的战局都是顾怀一个人扛起来的,从某些方面来说,百官对于顾怀都是又爱又恨,但归根究底还是少了些对于藩王,对于扛着国运的人的敬畏--因为顾怀始终离他们太远。

然而这一刻,顾怀走向了人间,他站在大殿的中心,逼问着天子,冷视着群臣,大魏的四个方向都存在着对他无比忠诚的人,坚决地执行着他的命令,甚至不惜用动兵这种办法来让所谓的大魏中心,也就是京城里的人们明白一点--实际上也许只需要顾怀的一个念头,江山的改变根本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,因为在过去的那些年里,顾怀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,甚至踏实得有些过了。

百官终于明白了自己到底面对着怎样的一个人。

百官终于明白了那袭蟒袍有着多大的分量。

他们终于知道,原来顾怀之前那么好说话,不是因为顾怀只能好好和他们说话,而是顾怀选择了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大魏风华章节列表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