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血点其衣为志,即取儿也。”(《古钩沈》引《玄中记》)“为鸟祟,或以血点其衣为志。”(《酉阳杂俎.羽篇》)“常滴血。血滴之家,则有凶咎。”(《岭表录异》卷中)“血滴人家为灾咎。”(《齐东野语》卷十九)“昼目无所见,夜则至明。”(《博物志》佚)“正月夜多鬼鸟度。”(《荆楚岁时记》)“春夏之间,稍遇阴晦,则飞鸣而过。”(《岭表录异》卷中)“昼盲夜了。”(《正字通》)“夜飞昼隐。”(《酉阳杂俎.羽篇》)“秦中天阴,有时有声,声如力车鸣,或言是水鸡过也。”(《酉阳杂俎.羽篇》)“周公居东周,恶闻此鸟。”(《杨升庵全集》卷八一《鬼车》)另外,九头鸟也被称为“姑获鸟”,这种鸟掠食人类儿童,喜好群居。
“是鸟多落尘于儿衣中,则令儿病。”(《水经注.江水》)“毛落衣中,为鸟祟,或以血点其衣为志。”(《酉阳杂俎.羽篇》)“鸟无子,喜取人子养之,以为子。”(《玄中记》)“见儿衣,落毛其上,儿必病。”(《猗觉寮杂记》卷下)“爱入人家烁人魂气。”(《岭表录异》卷中)“见火光辄堕。”(《正字通》)关于九头鸟的特征,宋梅尧臣《古风》一诗得比较详细,今录如下:昔时周公居东周,厌闻此鸟憎若仇。
夜呼庭氏率其属,弯弧俾逐出九州。
射之三发不能中,天遣天狗从空投。
自从狗啮一首落,断头至今清血流。
迩来相距三千秋,昼藏夜出如鸺。
每逢阴黑天外过,乍见火光辄惊堕。
以九头鸟象征湖北佬,一是同明代湖北人张居正为相有关。这里又有两种法,其一是张居正为相时,大权在握,整顿吏治,声誉日增。患病时,各地官绅纷纷为之建醮,迹近铺张,事为九大御史前後参奏,而张之地位并未动摇,九大御史反为张居正一一整肃,因此当日民间便生出“天上九头鸟,地下湖北佬”之谣,其意与“天上雷公,地下舅公”类似,即湖北佬如九头鸟般厉害,即使是多方势力联合也不足以使之动摇。在这个法里,也能看出湖北人的厉害堪比天上的神鸟九凤。其二是张居正在整顿朝政时,保荐了九位御史,这九人都是他的湖北老乡,对贪官污吏严厉制裁,革新政风大有成效,那些受到整顿的贪官污吏,心怀不满,因而咒骂“天上九头鸟,地下湖北佬”。由此可以看出,这九头鸟的谣传,原是当日政敌散布出来以攻击张居正的。
另一是这句谚语出于清初满人对湖北人的诅恨。据有关史料记载,鄂之圻黄地区,曾据山岩拼死抗清。大局既定後,那些难忘故国的遗民,又拒绝同清廷合作,如有受清廷笼络所利用的,众所共弃;乃使满人为官湖北者,莫不恼恨交加。在无可奈何之下,因荆楚向有九头鸟传,于是编造了这句谚语。後来武昌辛亥首义的成功,再次证实了这句谚语的活力。因而在台湾出版的《湖北献》上刊出的诗作,高唱:“武昌一夕鸟飞鸣,满族政权难自保,九头徽号称鄂鸟,鄂人听了不烦恼。”
至于在民间,这句九头鸟的俗谚还有另一层意味。一种观点认为这同武汉作为一个南北水陆交通中心,所形成的外乡人同武汉本地人之间的隔阂有关。凡是交通便利的地方,民众的知识开发较早,在社会生活中竞争较多,在彼此交往中狡诈、奸猾较多。武汉三镇以外的各省人往往讨厌他们,见而生畏。武汉又是湖北的代表,本来是“天上九头鸟,地下武汉佬”,因武汉二字早期比较生疏,後来就变成湖北佬了。
九头鸟本是从楚人所崇拜的凤凰形象脱胎而来的,在中古时期才染上妖邪色彩进入民俗生活。明代以後,才把它和湖北人联络起来。但它并没有明确而稳定的含义,有时用以象征湖北人的丰富智慧和对邪恶强暴势力的强有力抗争,有时则用以嘲讽在人际交往中的狡诈。这些含义和用法都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