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国君王带人到周王宫后。
发现也没什么,就是周王设了宴席,请大家饮酒作乐,然后弄了些歌舞助兴。
姬行仔细瞄了下,见这些舞姬都长得不怎么样,所以也看得无精打采。
各王都在礼节性向周王敬酒,姬行不是王,所以也懒得敬。
喝了好大会后,魏王突然建议:“周王,光喝酒也无趣,不如讨论下诗词歌赋,助助酒兴。”
周王立刻回道:“好,就以《周官》和《诗三百》为题,在座各位畅所欲言。”
各王心道:《周官》有甚好研究的?不就是想我等遵循礼制,拥戴你周王。
《周官》就是《周礼》,只是当时叫《周官》∏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着作,内容极为丰富,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方面。
所记载礼的体系最为系统,既有祭祀、朝觐、封国、巡狩、丧葬等国家大典;也有用鼎制度、乐悬制度、车骑制度、服饰制度、礼玉制度等具体规范;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、组合、形制、度数的记载。
《诗三百》不是《唐诗三百首》,而是《诗经》,共311篇(其中有目无诗的6篇),在当时取整数叫《诗三百》。
《诗经》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、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′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,祭祀神鬼的乐章;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,劳逸不均的怨愤;更有反映劳动、打猎、以及大量恋爱、婚姻、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。
《诗经》分《风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三部分。
《风》出自各地的民歌,是《诗经》中的精华部分,有对爱情、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,也有怀故土、思征人及反压迫、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。
《雅》分《大雅》和《小雅》,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,祈丰年、颂祖德。《大雅》的作者是贵族文人,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,除了宴会乐歌、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,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。《小雅》中也有部分民歌。
《颂》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。
以上三部分,《颂》有40篇,《雅》有105篇,《风》的数量最多,共160篇,合起来是305篇(6篇有目无诗,不计算在内)。
......
周王如此提议,意思就是:你们这些诸侯王,做的很多事已严重不符《周官》,须注意点分寸,遵守礼制。
宋王对公子行怨气比较大,想与他较劲,于是最先发话:“行公子,你智慧过人,不知是否通晓《周官》?”
姬行心想:你这是要考我吗?但讨论此话题,不正合周王意≮是直接回道:“本公子无才,记不清。”
宋王立刻得意了,张口就来:“《周官》主要内容有:《天官·大宰》和《天官·小宰》。
《天官·大宰》谓之六典:
一曰治典,以经邦国,以治官府,以纪万民;
二曰教典,以安邦国,以教官府,以扰万民;
三曰礼典,以和邦国,以统百官,以谐万民;
四曰政典,以平邦国,以正百官,以均万民;
五曰刑典,以诘邦国,以刑百官,以纠万民;
六曰事典,以富邦国,以任百官,以生万民。
《天官·小宰》谓之六属:
一曰天官,其属六十,掌邦治;
二曰地官,其属六十,掌邦教;
三曰春官,其属六十,掌邦礼;
四曰夏官,其属六十,掌邦政;
五曰秋官,其属六十,掌邦刑;
六曰冬官,其属六十,掌邦事;”
宋王念完后,周王立刻趁机问道:“宋王既知晓《周官》,那我们该遵守否?”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