磨桌和妻子在接受了杨凡的接见之后,下来了火车换上军装,像是标枪一般挺直的站在站台上,对着专列行军礼。>
目送着火车轰隆隆的开走了。>
“当家的,侯爷说的布里亚特,很远吗。”褚春妮问道。>
“很远,距离这里有五六千里地呢。我们要一直向北出发,穿过蒙古大漠,抵达喀尔喀地区,然后继续向北。那里有一个巨大的湖泊,古称小海,就是苏武牧羊的地方。小海两侧广大的地域就是布里亚特蒙古人的地区。”磨桌给她解释道。>
“当家的,我真羡慕你是读书人,知道的东西真多。在侯府的时候,上过学堂,能读书识字,不像我,从小放羊,睁眼瞎子一样。”褚春妮有些羡慕的说道。>
这个时代有知识,有文化的人是被下层百姓仰望的。>
磨桌不仅强壮,而且识字,能读书看报。这已经让春妮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。这片荒原上,找不到一个识字的人。磨桌是唯一的文化人。>
磨桌笑着说道:“我算什么读书人,就是在府里上过半年夜校罢了。后来因为带兵需要文化,被老爷送去讲武堂进修了几次。你要是想识字,今后我教你。每天晚上我教你认字。没什么难的。常用字也就一千多个,有几个月也就学会了。”>
“真的吗,当家的,你真是对我太好了。”春妮兴奋的抱着磨桌说道。>
想到自己也能读书识字了,春妮兴奋的一夜没睡好,辗转反侧了半夜。>
看着身边的男人,睡得像是死猪一样,忍不住在他腮边亲了一口。>
一早上,春妮早早起来,到半地下室做饭。先把蜂窝煤烧完的夹出来,换上新的煤块,然后打开封闭的通风口。蹲下摇动风车,把火吹起来。>
现在,她已经适应了这个小别墅木屋的生活,原来住在房子里是这么舒服。她从小就住在蒙古包里,从来没有住过房子。>
听老爹说小时候,她住过家乡的窑洞。>
但是太久远了,米脂县的老家,窑洞,还有娘亲,都没模糊在了记忆里。>
木头房子带着雪松特有的实木清香,保暖还特别好。即使这里室外最冷时,能达到零下二十度的样子,还经常有暴风雪。>
可是屋里一旦烧起壁炉,整个房子都十分暖和,热的只能穿睡衣。>
睡衣这东西,也是嫁给磨桌后才知道的。纯棉布的材质,穿着居家十分舒服。>
春妮好像一下子从苦水里,掉到了蜜罐子里。>
自己都不敢相信,有一天,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。>
卧室大床又松又软,她从来没有睡过软床。>
刚开始有些腰疼,后来习惯了,越睡越舒服。>
每天早上一睁眼,看着晨曦透过窗帘的空隙射进屋内的光线,舒服的伸个懒腰,美好的一天就开始了。>
她把平底锅放在炉灶上,用厨刀切下一寸见方大小的一块黄油,黄油在热锅里滋滋作响,奶香味飘散出来。>
她需要先把黄油融化掉。然后再放入其他食材。>
他们是在草原生活,奶制品很多,这些黄油还、是老爹送的呢。>
接着,她切了一个洋葱,磨桌管这个叫皮牙子。大明还没有普遍种植洋葱,只有杨府体系才有。她又切了些牛肉片和土豆片、胡萝卜片、干辣椒段、冰糖进去翻炒。>
放进些酱汁,撒点五香粉,加水炖了起来,盖上盖子,很快食物的香味就飘散出来了。>
土豆烧牛肉是杨府菜肴上最受欢迎的一道菜,磨桌特别爱吃。>
接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